3月5日,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开幕。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。其中,在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报告中强调,完善住房保障机制。
“要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,坚持分类指导、分步实施、分级负责,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。”李克强表示,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,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,加强配套设施建设。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。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。同时针对整个房地产调控,李克强表示,会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,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,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,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。
保障房开工700万套以上
年内基本建成480万套
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,李克强表示,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,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。要坚持建机制、补短板、兜底线,保障群众基本生活,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。
李克强称,要完善住房保障机制。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,坚持分类指导、分步实施、分级负责,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,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,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,加强配套设施建设。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。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。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。
针对总理的政府报告,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向《中国联合商报》记者表示,保障房目标与任务非常明确,而且作为整个房地产工作的重中之重,棚户区改造仍是保障房中的重点,未来几年二三线城市将是棚改、旧改的主战场。
“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,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,为保障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、成本适当的资金支持。”李克强强调,各级政府要增加财政投入,提高建设质量,保证公平分配,完善准入退出机制,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,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。
对创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资机制和工具,杨红旭表示,这个主要是指代为保障房投资提供融资便利,比如发债、信托、平台贷等。之前热议的与个人购房有关的融资改革,比如美国的房地美和房利美,这里并没提及。这显示出近期政府更关心融资建房,而对于个人购房的借贷款,并没那么操心。
上海证券一位房地产研究员向向《中国联合商报》记者表示,目前国内有很多开发商对于参与保障房项目的热情不高,很大的原因就是对保障房项目资金链的担忧。
近年来,全国有不少保障房项目最后由于地方政府无法履约回购,最后导致开发商参与保障房项目无法实现利润。上述研究员称,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对于保障房的资金支持,是一个明显的信号,说明政府已经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,预计未来会有更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制度、规范出台。
另外,3月5日下午,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,发改委对今年中央预算集中了1000亿元用于加大对一些基础性、全局性和战略性项目的支持,主要是用于棚户区改造、保障房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。
房地产调控分类调控
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
对于房地产未来的发展,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指出,会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,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,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,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。
关于住房供应,除了保障房,李克强总理还提到“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。杨红旭认为,中小套型无新意,2006年后,保障房和中小套型占供应的七成,一直是软约束。共有产权房,有新意,意味着将上海经验向全国推广。实质仍是经适房,只不过产权清晰后,在退出“分赃”时,可避免许多纠缠。
杨红旭称,关于房地产调控,总理说了两点。第一是针对不同城市分类调控,也即房价涨幅大的一线和少数二线城市,调控仍从紧。对于供大于求、房价涨幅小三四线和部分二线城市,维持现状。对于严重供大于求,房价止涨或下跌的,可以适度放松政策。估计下半年,应能看到部分城市放松调控。
第二点重点提到,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。“这一点在过去六七年,曾频繁地被官方提及。如今继续重申,并无特别的新意。”杨红旭指出,既然重提了,也应明白官方的心态——即便要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,暂时仍不会放开对于投机投资性需求的调控,也就是说,限购限贷至少今年不会全面退出。
关于房地产税立法方面,业内人士认为可能不会成为今年“两会”讨论的重点。“做好房地产税立法相关工作,三中全会已明确提出推进房地产税立法与改革。这里重申而已。房地产税立法,仍以持有税为核心,但涉及亿万家庭,慎之又慎。”杨红旭表示,目前上海重庆二地试点,经验显然不够,估计还得增加试点。人大立法流程长,估计草案会向全社会征求意见,三年内难见法律,也不会全国开征。
李克强说,今后一个时期,着重解决好现有“三个1亿人”问题,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,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,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。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,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,一边棚户连片。
文章来源:中国联合商报